清明
清明
唐代詩人杜牧有一首詩「清明」:「清明時節雨紛紛,路上行人欲斷魂。借問酒家何處有?牧童遙指杏花村。」寫出了清明這個節日的獨有特色。拜祭祖先,悼念已逝的親人,一直是中國的傳統習俗,在五時花六時變的軌跡裏,對於這個傳統習俗,大家知道的還有多少?
有關清明節的來由,按「歲時百問」的說法:「萬物生長此時,皆清潔而明淨。故謂之清明。」,可以說是中國農忙的一個重要開始。
但清明節也有人叫寒食節,相傳春秋時期,晉國姬重耳因國亂被迫流亡,有一次重耳餓得暈倒了,他的一個臣子名為介子推爲了救重耳,在自己的腿上割了一塊肉,用火烤熟給了重耳吃,後來重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。
重耳感激介子推的贈肉恩情,欲讓當時已經歸隱山林之中的介子推入朝爲官,可是介子推堅辭不受其回報,後來重耳命令放火燒山,希望介子推出來,但可惜介子推卻抱木被焚而死,重耳很傷心,於是將放火燒山這一日定爲寒食節,命令全國,每年這一日,禁止生火,只吃寒食。
當時重耳在介子推的遺物當中,發現有一封留給他的遺書,寫著:
割肉奉君盡丹心,但願主公常清明。
柳下作鬼終不見,強似伴君作諫臣。
倘若主公心有我,憶我之時常自省。
臣在九泉心無愧,勤政清明複清明。
此後,重耳常把這篇遺言記在心中,勤政治國、自省清明。而晉國的百姓也對介子推表示紀念,每年到了他死時的一日,大家都禁止生火。
「清明」,是清廉及光明,是希望為政者夠經常能自省,勤政於民,不以權謀私,無黑箱作業,無造孽於民,善哉善哉。
筆者按:大家可能會問,那首詩是否真的介子推所作?那請大家不要深究好了,因為故事始終是故事。
趁著清明時節,大家除了掃墓及拜祭先人之餘,不妨放下手中的電子遊戲機,出外去踏青(郊外旅行)、蕩秋千、或是玩一下蹴鞠(足球)及放風箏,好好的享受一下這些清明節傳統的活動吧。
唐代詩人杜牧有一首詩「清明」:「清明時節雨紛紛,路上行人欲斷魂。借問酒家何處有?牧童遙指杏花村。」寫出了清明這個節日的獨有特色。拜祭祖先,悼念已逝的親人,一直是中國的傳統習俗,在五時花六時變的軌跡裏,對於這個傳統習俗,大家知道的還有多少?
有關清明節的來由,按「歲時百問」的說法:「萬物生長此時,皆清潔而明淨。故謂之清明。」,可以說是中國農忙的一個重要開始。
但清明節也有人叫寒食節,相傳春秋時期,晉國姬重耳因國亂被迫流亡,有一次重耳餓得暈倒了,他的一個臣子名為介子推爲了救重耳,在自己的腿上割了一塊肉,用火烤熟給了重耳吃,後來重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。
重耳感激介子推的贈肉恩情,欲讓當時已經歸隱山林之中的介子推入朝爲官,可是介子推堅辭不受其回報,後來重耳命令放火燒山,希望介子推出來,但可惜介子推卻抱木被焚而死,重耳很傷心,於是將放火燒山這一日定爲寒食節,命令全國,每年這一日,禁止生火,只吃寒食。
當時重耳在介子推的遺物當中,發現有一封留給他的遺書,寫著:
割肉奉君盡丹心,但願主公常清明。
柳下作鬼終不見,強似伴君作諫臣。
倘若主公心有我,憶我之時常自省。
臣在九泉心無愧,勤政清明複清明。
此後,重耳常把這篇遺言記在心中,勤政治國、自省清明。而晉國的百姓也對介子推表示紀念,每年到了他死時的一日,大家都禁止生火。
「清明」,是清廉及光明,是希望為政者夠經常能自省,勤政於民,不以權謀私,無黑箱作業,無造孽於民,善哉善哉。
筆者按:大家可能會問,那首詩是否真的介子推所作?那請大家不要深究好了,因為故事始終是故事。
趁著清明時節,大家除了掃墓及拜祭先人之餘,不妨放下手中的電子遊戲機,出外去踏青(郊外旅行)、蕩秋千、或是玩一下蹴鞠(足球)及放風箏,好好的享受一下這些清明節傳統的活動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