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清帝國國史館
  • 首頁
  • 國史
    • 論壇大事紀
    • 本紀>
      • 大治皇帝本紀
      • 領班軍機大臣:陳闊川本紀
      • 領班軍機大臣:宮雨本紀
      • 領班軍機大臣:白少展本紀
      • 領班軍機大臣:君夜幻本紀
      • 領班軍機大臣:陳武帝本紀
      • 領班軍機大臣:上官奴本紀
      • 領班軍機大臣:驍小豹本紀
      • 領班軍機大臣:沮渠元熙本紀
      • 領班軍機大臣:岳樂本紀
      • 領班軍機大臣:張立德本紀
    • 志>
      • 職官志
      • 刑法志(一)
      • 刑官志(二)
    • 表>
      • 大清年表《少興二年》
      • 大清年表《少興三年》
      • 賞賜黃馬掛、巴圖魯名冊表
      • 諸臣封爵世表
      • 大學士年表
      • 軍機大臣年表>
        • 少興二年
        • 少興三年
        • 少興四年
        • 大治元年
        • 大治二年
        • 大治三年
      • 部院大臣年表>
        • 部院大臣年表一
        • 部院大臣年表二
        • 部院大臣年表三
        • 部院大臣年表四
        • 部院大臣年表五
        • 部院大臣年表六
    • 列傳>
      • 協辦軍機大臣-索額圖傳
      • 軍機大臣:手天傳
      • 軍機大臣:敏傳
      • 軍機大臣:敖光傳
      • 華夏聯盟傳
  • 詩詞
    • 詩詞第一部>
      • 無題(承接"鴛鴦出題,楊某無對")
      • 咏梅詩
      • 漁翁-小品
      • 三國-小品
      • 形山體-嘆苦憐
      • 感心詞
      • 寒冰曲-元和五之四
      • 隨筆語•元和五年(1)之一
      • 隨心三筆
      • 月茫花
      • (七絕)英雄讚
    • 詩詞第二部>
      • 醉筆後記(篆龍生-瞭塵)
      • 嗟 (琥珀川)
      • 夜月曲 (篆龍生-瞭塵)
      • 不同道不相謀(篆龍生-瞭塵)
      • 題予火煉宮萼華郡主•柳絮 (敖光)
      • 隨筆語•元和五之十四《贈未來龍妃》( 敖光)
      • 秋醉曲 (篆龍生-瞭塵)
      • 奈何歲月(獨逍遙)
      • 渡江雲
      • 彌夜 (秋瑞樺)
      • 杂记__月别言 (獨逍遙)
    • 詩詞第三部>
      • 蝶戀花 (hkranger)
      • 扁舟賦(醉生 )
      • 寒冰曲•元和六之二一 (敖光)
      • 次玉反自問韻 (吉爾艾斯)
      • 七古山松詠詩二首 (吉爾艾斯)
      • 和詩友月夜韻 (吉爾艾斯)
      • 學詩有感 (秋水)
      • 大夢(吉爾艾斯)
      • 旅三首(吉爾艾斯)
      • 寒冰•元和六之三八《空還》(敖光)
      • 如夢令(尹晚涼)
  • 新詩
    • 新詩第一部>
      • 天空
      • 歡欣的背後(秋楓)
      • 幸福與否,只在乎你的心怎麼看待(秋楓)
      • 母親(篆龍)
      • 閱讀方法-速度(篆龍)
      • 沒有妳,哪有我。(愛新覺羅醒夢)
      • 離夜(宮雨)
      • 聽雨(篆龍)
      • 筆舞(篆龍)
      • ...八月天...(秋楓)
      • 對酒當歌(篆龍)
    • 新詩第二部>
      • 隨筆語•元和五之五(敖光)
      • 隨筆語•元和五之六(敖光)
      • 隨筆語•元和五之七(敖光)
      • 師(篆龍)
      • 創作盲點-經驗談(篆龍)
      • 創作心得-嘗試(篆龍)
      • 天亮(水蝶)
      • ~海港夜釣感~草蘆低沉吟~小品漫記~(篆龍)
      • 嫦娥之月(秋楓)
      • 迷路(愛新覺羅蓓兒)
    • 新詩第三部>
      • 月裡(宮雨)
      • †◦ 欣 慰(蘇子洵)
      • 選擇(水蝶)
      • 困城(宮雨)
      • 感激,大自然(愛新覺羅醒夢)
      • 午‧晚(宮雨)
      • 談唉(愛新覺羅醒夢)
      • 得之我幸,失之我命----真的只是如此而已嗎? ( 三月主)
      • 不能改變-倔強(水蝶)
      • 睡(琥珀川)
    • 新詩第四部>
      • 月(琥珀川)
      • 如我離去(愛新覺羅醒夢)
      • 蟬嘶(別蘭)
      • 那個夏天(秋楓)
      • 小路西法觀察日記(尋找靈感)
      • 給你的一封信(醒夢)
      • 滾過的無奈(醉生)
      • 香蕉之歌(醉生)
      • 笨鳥(醉生)
      • 我不美,但是我有一顆善良溫柔的心-白小茶(秋水)
  • 清史
    • 清季將相列傳.托明阿(陳闊川)
    • 介紹清代台灣歷史---教育(李鴻章)
    • 介紹清代台灣歷史---軍備(李鴻章)
  • 中史
    • 中史第一部>
      • 桃花源思論-世界大同(篆龍)
      • 劉璋即使不邀劉備入蜀,仍會遭到劉備的併吞(寒魂)
      • 赤壁之戰前後東吳之兵力推敲(寒魂)
      • 江東之虎 ─ 孫堅為帥之道(風雲)
      • 鴉片貿易與快餐店文化(風雲)
      • 《三國時期的社會發展和影響》(風雲)>
        • 【篇一 經濟發展】
        • 【篇二 宗教發展】
        • 【篇三 文化發展】
        • 【篇四 科學發展】
        • 【篇五 醫學發展】
        • 【篇六 三國的影響】
        • 【小結】
      • 現代版的三國古人(風雲)
      • 略陳近代日本史(一) (隨心所欲)
      • 略陳近代日本史(二) (隨心所欲)
      • 黨項族拓跋氏政權與唐宋的關係 (手天)
    • 中史第二部>
      • 宋代國力簡論 (帖木兒)
      • 不忠不孝錦馬超(陳闊川)
      • 清明(沮渠元熙)
      • 蘇武(沮渠元熙)
      • 出賣朋友的酈寄(沮渠元熙)
      • 公卿將軍-----今川義元(愛新覺羅頌賢)
      • 英雄本色(沮渠元熙)
      • 馬謖該殺不該殺?(愛新覺羅頌賢)
      • 慕容(沮渠元熙)
  • 討論區
  • 清正館

慕容

筆者本想寫一篇有關東漢時的外族,不知如何,竟會寫到慕容,也罷,隨遇而安吧….

    筆者愛看武俠小說,也是一個金庸迷,在天龍八部中,「以彼之道,還施彼身」的慕容世家實在很有意思。

    武俠小說世界中慕容世家,一直以來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,筆者也一直認為,慕容家的公子只是武俠小說才會有的。直至有一天,在朋友當中,認識一位慕容小姐,此時才知道在現實生活中,竟真的有慕容世家……

    筆者喜愛尋根究底,究竟姓慕容是怎樣的家族??

    從記載中,慕容先祖乃鮮卑族的一個部落,而鮮卑是東胡族的後裔,東胡自古以來一直都活動在中國東北地區。

    在戰國時期,東胡居住在燕國東北,也就是現在的內蒙古赤峰和遼寧省朝陽一帶地區,這個地區近世稱之「紅山地區」。

    後來燕王姬平(昭王)時,派大將秦開攻打東胡,使其族北退千餘裏,史稱「秦開卻胡」。並在東胡原居住地區設立了上谷、漁陽、右北平、遼西、遼東五郡。

    後來東胡為匈奴所逼,不斷遷徙,到了東漢時期,東胡族分支出烏桓和鮮卑兩個部族,其分別居住在中國東北和北方沿邊地方,而鮮卑族則主要有慕容、宇文、段氏三部。

    公元207年,曹操聽從郭嘉的建議,冒險平定遼西柳城三郡的烏桓,當時居住在北方的慕容族首領莫護跋,乘機率部眾進入遼西。

    到了公元238年司馬懿討伐割據遼東的公孫淵,莫護跋因率部眾參加攻打公孫淵,後來莫護跋被封為率義王,開始定居於大棘城之北。莫護跋死後,其子孫慕容廆、慕容吐谷渾,在五胡亂華這個風起雲勇時代當中,翻手為雲,覆手為雨,分別成為諸燕及唐時吐谷渾汗國的祖先。

    很多人都認為五胡中的鮮卑族是中國的外族,沒有想到原來鮮卑族跟漢族是同一個祖先。

    據晉書記載「(慕容)廆以大棘城即帝顓頊之墟也,元康四年乃移居之。」當中更提到「慕容廆,字弈洛瑰,昌黎棘城鮮卑人也。其先有熊氏之苗裔,世居北夷,邑于紫蒙之野,號曰東胡。」當中的「有熊氏」,就是我們中國人的祖先,黃帝姬軒轅先生。

    是實上在三國、西晉稍後的五胡亂華時期,當時五胡分別建國,並不是只有燕國是自稱有中國血統,胡夏帝國的赫連勃勃及北魏拓跋家族,都分別自稱舜帝姚重華及黃帝姬軒轅後人。

    到底鮮卑族的慕容氏是如何來的???

    最多人的說法,在晉書記載中,慕容氏先祖莫護跋,看見燕代之地流行一種名步搖的冠帽,非常喜愛,於是常常載著這種冠帽,而其他部落就稱呼莫護跋的部落為步搖族,不知如何,以音傳音,遂演變為慕容族。到了慕容廆佔領燕北、遼東一帶時,他的子孫才正式以慕容為姓。筆者有個奇想,我們香港的特首曾蔭權先生最愛以煲呔示人,被人稱為「煲呔曾」,若是在古代,久而久之,有可能他的後人被稱「煲呔族」並以煲呔為姓。

    說到「步搖」為何會被變「慕容」,現在仍硏究當中,當中有學者更認為當時「步搖」與「慕容」是同一個音韻,這對於硏究古代中原地區,究竟是用甚麼語言,提供一個非常有趣的課題,大家可以不妨想想。

    但筆者不喜歡這個說法。因為它不夠威武及具氣勢。

    事實上慕容這個稱號,早在三國志·魏書鮮卑傳中已見出現,當中提到,漢桓帝時,鮮卑分爲中、東、西三部,中部大夫柯最、闕居、慕容等。後來建立鮮卑國,子孫自稱“慕二儀(天地)之道,繼三光(日、月、星)之容”,慕容這兩個字,由是得來。

    就在筆者爲慕容家族的源流弄得團團轉的時候,香港中文大學有位姚中儀先生,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慕容鮮卑更可能是波絲人,他的證據就是從莫護跋這個名字來的。他認爲「莫護」與波絲語的幕戶相通,幕戶是波絲語宗教神職人員的一個職位名稱,由於幕戶和莫護音是相通的,所以莫護跋應是波斯人,對於這個說法筆者真不願支持。

    雖然在現實世界當中,真的有慕容世家,但筆者還是喜歡武俠世界中的慕容世家,除了金庸先生筆下那個一生為復國而努力不懈,「以彼之道,還施彼身」的慕容復外,還有温瑞安先生筆下那個厲害非常的慕容若容。

    慕容世家的易容術,蜀中唐門的暗器,江南霹靂堂雷家的火器………這當中一直都是筆者所愛的情意結……。

(案:這是筆者在2年前所寫,無意中在文件擋裏再次看到,感覺就看到了老朋友,所以就拿出來跟大家分享。)
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