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國國力簡論
中學時期,很多學生從歷史書中看到一句類似的說話:有宋一代,對外處處受遼、金、西夏侵擾,繳納歲幣以求和,卻終亡於蒙古人……在下從兩個方面簡約地討論。
1 . 經濟方面:
一個國家算不算是“貧”很大程度上是以該國家的GDP(國內生產總值)來衡量。看看一些數據:唐代耕地面積為337萬多頃,宋代為472萬多頃(參杜文玉《唐宋經濟實力比較研究》。)。在眾人所公認的盛唐,宋代的耕地比唐代還多約40%。手工業方面,根據一些統計,宋代鐵產量較在工業革命時的英、法兩國的鐵產量總和還要多。
商業貿易方面更是讓人驚訝,南宋時臨安府已是全球首屈一指的世界大都會,在義大利人馬可勃羅筆下被說成是天堂一樣。海外貿易更是支撐著宋代的經濟命脈,由於指南針的發明和航海技術的空前發展,宋朝大搞海外貿易,遍及亞洲和一些東非國家。
論及中央財政狀況,曾鞏的《譯經費札子》說“天下歲入,皇佑、治平皆一億萬以上,歲費亦一億萬以上。”可見,宋代大致上處於收支平衡,即使是王安石實施變法時,也只有些微的赤字,但不消一刻就回復平衡,只要把民間的和地方財政上的一部分錢,裝到了中央政府的腰包裏,財政問題又立即解決了,當然可以看成地方官員私藏豐富,所幸的是北宋年間鮮有農民暴動。
雖說宋代對外作戰成績不甚理想,往往以歲幣求和,動搖了國家經濟。但據一些事實可以看到,對外繳付的稅幣數量對比國家收入來說比例很小,而且可以在對外貿易中彌補,以宋對金的茶葉貿易為例,金國每年支出30萬兩銀子(一作70萬兩),僅此一項就比紹興和議中宋方付的歲幣25萬兩還要多。綜上所述,可見宋代的收入足夠有餘,也為下面所提及的預備了引子。
2 . 軍事方面
毫無疑問,宋代的軍事往往敗多勝少,由北宋立國至南宋滅亡,遼、金、西夏,以至蒙古,始終與外患扯上關係,但不能說是一面倒的形勢。就以宋真宗時的澶淵和議來說,遼國雖以騎兵壓倒宋軍,就連宋太宗一直想收復的幽州、雲州一帶的土地始終也收不回,但到了往後的戰事,遼國多次南下均無戰果,足以證明宋軍雖不能戰勝遼國,但尚能自守,而這將會是一場持久戰,對兩方面均無得益,唯有和議一途。宋遼和議,雖然以宋方吃虧,但在強大的經濟力量支持下,那根本不算什麼。西夏雖然退離宋朝自立一方,而且在好水川、三川口兩場戰事中讓宋軍大吃苦頭,但在范仲淹赴西線指揮下,確定了堅固防守的戰略,長期對峙下西夏方面漸露疲態,到哲宗、徽宗時,宋已形成三面包圍西夏之勢,雖然宋夏和議之際,西夏以遼之後盾取得宋的歲幣,但西夏一方不得不承認宋朝的正統地位。因此,宋對遼、西夏之間,仍佔優勢。
南宋初年,金宋作戰顯然是金強宋弱,但在高宗南渡十多年後,金的攻勢漸弱,宋金訂下第一次和議(註),其後金朝內部政變,元顏宗弼主政,金朝的南侵再開,但被岳飛、韓世忠、劉光世等擊敗,岳飛還攻至離開封40餘里外的朱仙鎮,如果一直攻下去,或許世人評價南宋高宗為“中興之主”,可惜歷史就是歷史,岳飛為首的武將被奪走兵權,紹興和議成立,以歲幣了事。後來完顏亮再次南下,卻被虞允文大敗,總括而言,宋金實力相當,宋稍弱。蒙古方面不多說了,當時蒙古被稱為武功最強的大國,蒙古多次西征,很多國家也撐不了兩、三年就掛了,唯有宋朝可以持續防禦蒙古攻勢十多年,蒙哥汗更是殞命釣魚城下!恐怕其他國家絕對不能做到,要說是世界第二也許不為過。
這麼一來,如果從綜合國力角度考慮,宋朝不僅不能說弱,還應該說是相當強的。
註:紹興七年年底,宋使王倫從金朝帶來了議和條件,金朝要求南宋稱臣、交納歲幣,作為交換,金朝答應廢黜偽齊,歸還徽宗帝后棺木和高宗生母韋氏,歸還河南。
1 . 經濟方面:
一個國家算不算是“貧”很大程度上是以該國家的GDP(國內生產總值)來衡量。看看一些數據:唐代耕地面積為337萬多頃,宋代為472萬多頃(參杜文玉《唐宋經濟實力比較研究》。)。在眾人所公認的盛唐,宋代的耕地比唐代還多約40%。手工業方面,根據一些統計,宋代鐵產量較在工業革命時的英、法兩國的鐵產量總和還要多。
商業貿易方面更是讓人驚訝,南宋時臨安府已是全球首屈一指的世界大都會,在義大利人馬可勃羅筆下被說成是天堂一樣。海外貿易更是支撐著宋代的經濟命脈,由於指南針的發明和航海技術的空前發展,宋朝大搞海外貿易,遍及亞洲和一些東非國家。
論及中央財政狀況,曾鞏的《譯經費札子》說“天下歲入,皇佑、治平皆一億萬以上,歲費亦一億萬以上。”可見,宋代大致上處於收支平衡,即使是王安石實施變法時,也只有些微的赤字,但不消一刻就回復平衡,只要把民間的和地方財政上的一部分錢,裝到了中央政府的腰包裏,財政問題又立即解決了,當然可以看成地方官員私藏豐富,所幸的是北宋年間鮮有農民暴動。
雖說宋代對外作戰成績不甚理想,往往以歲幣求和,動搖了國家經濟。但據一些事實可以看到,對外繳付的稅幣數量對比國家收入來說比例很小,而且可以在對外貿易中彌補,以宋對金的茶葉貿易為例,金國每年支出30萬兩銀子(一作70萬兩),僅此一項就比紹興和議中宋方付的歲幣25萬兩還要多。綜上所述,可見宋代的收入足夠有餘,也為下面所提及的預備了引子。
2 . 軍事方面
毫無疑問,宋代的軍事往往敗多勝少,由北宋立國至南宋滅亡,遼、金、西夏,以至蒙古,始終與外患扯上關係,但不能說是一面倒的形勢。就以宋真宗時的澶淵和議來說,遼國雖以騎兵壓倒宋軍,就連宋太宗一直想收復的幽州、雲州一帶的土地始終也收不回,但到了往後的戰事,遼國多次南下均無戰果,足以證明宋軍雖不能戰勝遼國,但尚能自守,而這將會是一場持久戰,對兩方面均無得益,唯有和議一途。宋遼和議,雖然以宋方吃虧,但在強大的經濟力量支持下,那根本不算什麼。西夏雖然退離宋朝自立一方,而且在好水川、三川口兩場戰事中讓宋軍大吃苦頭,但在范仲淹赴西線指揮下,確定了堅固防守的戰略,長期對峙下西夏方面漸露疲態,到哲宗、徽宗時,宋已形成三面包圍西夏之勢,雖然宋夏和議之際,西夏以遼之後盾取得宋的歲幣,但西夏一方不得不承認宋朝的正統地位。因此,宋對遼、西夏之間,仍佔優勢。
南宋初年,金宋作戰顯然是金強宋弱,但在高宗南渡十多年後,金的攻勢漸弱,宋金訂下第一次和議(註),其後金朝內部政變,元顏宗弼主政,金朝的南侵再開,但被岳飛、韓世忠、劉光世等擊敗,岳飛還攻至離開封40餘里外的朱仙鎮,如果一直攻下去,或許世人評價南宋高宗為“中興之主”,可惜歷史就是歷史,岳飛為首的武將被奪走兵權,紹興和議成立,以歲幣了事。後來完顏亮再次南下,卻被虞允文大敗,總括而言,宋金實力相當,宋稍弱。蒙古方面不多說了,當時蒙古被稱為武功最強的大國,蒙古多次西征,很多國家也撐不了兩、三年就掛了,唯有宋朝可以持續防禦蒙古攻勢十多年,蒙哥汗更是殞命釣魚城下!恐怕其他國家絕對不能做到,要說是世界第二也許不為過。
這麼一來,如果從綜合國力角度考慮,宋朝不僅不能說弱,還應該說是相當強的。
註:紹興七年年底,宋使王倫從金朝帶來了議和條件,金朝要求南宋稱臣、交納歲幣,作為交換,金朝答應廢黜偽齊,歸還徽宗帝后棺木和高宗生母韋氏,歸還河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