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清帝國國史館
  • 首頁
  • 國史
    • 論壇大事紀
    • 本紀>
      • 大治皇帝本紀
      • 領班軍機大臣:陳闊川本紀
      • 領班軍機大臣:宮雨本紀
      • 領班軍機大臣:白少展本紀
      • 領班軍機大臣:君夜幻本紀
      • 領班軍機大臣:陳武帝本紀
      • 領班軍機大臣:上官奴本紀
      • 領班軍機大臣:驍小豹本紀
      • 領班軍機大臣:沮渠元熙本紀
      • 領班軍機大臣:岳樂本紀
      • 領班軍機大臣:張立德本紀
    • 志>
      • 職官志
      • 刑法志(一)
      • 刑官志(二)
    • 表>
      • 大清年表《少興二年》
      • 大清年表《少興三年》
      • 賞賜黃馬掛、巴圖魯名冊表
      • 諸臣封爵世表
      • 大學士年表
      • 軍機大臣年表>
        • 少興二年
        • 少興三年
        • 少興四年
        • 大治元年
        • 大治二年
        • 大治三年
      • 部院大臣年表>
        • 部院大臣年表一
        • 部院大臣年表二
        • 部院大臣年表三
        • 部院大臣年表四
        • 部院大臣年表五
        • 部院大臣年表六
    • 列傳>
      • 協辦軍機大臣-索額圖傳
      • 軍機大臣:手天傳
      • 軍機大臣:敏傳
      • 軍機大臣:敖光傳
      • 華夏聯盟傳
  • 詩詞
    • 詩詞第一部>
      • 無題(承接"鴛鴦出題,楊某無對")
      • 咏梅詩
      • 漁翁-小品
      • 三國-小品
      • 形山體-嘆苦憐
      • 感心詞
      • 寒冰曲-元和五之四
      • 隨筆語•元和五年(1)之一
      • 隨心三筆
      • 月茫花
      • (七絕)英雄讚
    • 詩詞第二部>
      • 醉筆後記(篆龍生-瞭塵)
      • 嗟 (琥珀川)
      • 夜月曲 (篆龍生-瞭塵)
      • 不同道不相謀(篆龍生-瞭塵)
      • 題予火煉宮萼華郡主•柳絮 (敖光)
      • 隨筆語•元和五之十四《贈未來龍妃》( 敖光)
      • 秋醉曲 (篆龍生-瞭塵)
      • 奈何歲月(獨逍遙)
      • 渡江雲
      • 彌夜 (秋瑞樺)
      • 杂记__月别言 (獨逍遙)
    • 詩詞第三部>
      • 蝶戀花 (hkranger)
      • 扁舟賦(醉生 )
      • 寒冰曲•元和六之二一 (敖光)
      • 次玉反自問韻 (吉爾艾斯)
      • 七古山松詠詩二首 (吉爾艾斯)
      • 和詩友月夜韻 (吉爾艾斯)
      • 學詩有感 (秋水)
      • 大夢(吉爾艾斯)
      • 旅三首(吉爾艾斯)
      • 寒冰•元和六之三八《空還》(敖光)
      • 如夢令(尹晚涼)
  • 新詩
    • 新詩第一部>
      • 天空
      • 歡欣的背後(秋楓)
      • 幸福與否,只在乎你的心怎麼看待(秋楓)
      • 母親(篆龍)
      • 閱讀方法-速度(篆龍)
      • 沒有妳,哪有我。(愛新覺羅醒夢)
      • 離夜(宮雨)
      • 聽雨(篆龍)
      • 筆舞(篆龍)
      • ...八月天...(秋楓)
      • 對酒當歌(篆龍)
    • 新詩第二部>
      • 隨筆語•元和五之五(敖光)
      • 隨筆語•元和五之六(敖光)
      • 隨筆語•元和五之七(敖光)
      • 師(篆龍)
      • 創作盲點-經驗談(篆龍)
      • 創作心得-嘗試(篆龍)
      • 天亮(水蝶)
      • ~海港夜釣感~草蘆低沉吟~小品漫記~(篆龍)
      • 嫦娥之月(秋楓)
      • 迷路(愛新覺羅蓓兒)
    • 新詩第三部>
      • 月裡(宮雨)
      • †◦ 欣 慰(蘇子洵)
      • 選擇(水蝶)
      • 困城(宮雨)
      • 感激,大自然(愛新覺羅醒夢)
      • 午‧晚(宮雨)
      • 談唉(愛新覺羅醒夢)
      • 得之我幸,失之我命----真的只是如此而已嗎? ( 三月主)
      • 不能改變-倔強(水蝶)
      • 睡(琥珀川)
    • 新詩第四部>
      • 月(琥珀川)
      • 如我離去(愛新覺羅醒夢)
      • 蟬嘶(別蘭)
      • 那個夏天(秋楓)
      • 小路西法觀察日記(尋找靈感)
      • 給你的一封信(醒夢)
      • 滾過的無奈(醉生)
      • 香蕉之歌(醉生)
      • 笨鳥(醉生)
      • 我不美,但是我有一顆善良溫柔的心-白小茶(秋水)
  • 清史
    • 清季將相列傳.托明阿(陳闊川)
    • 介紹清代台灣歷史---教育(李鴻章)
    • 介紹清代台灣歷史---軍備(李鴻章)
  • 中史
    • 中史第一部>
      • 桃花源思論-世界大同(篆龍)
      • 劉璋即使不邀劉備入蜀,仍會遭到劉備的併吞(寒魂)
      • 赤壁之戰前後東吳之兵力推敲(寒魂)
      • 江東之虎 ─ 孫堅為帥之道(風雲)
      • 鴉片貿易與快餐店文化(風雲)
      • 《三國時期的社會發展和影響》(風雲)>
        • 【篇一 經濟發展】
        • 【篇二 宗教發展】
        • 【篇三 文化發展】
        • 【篇四 科學發展】
        • 【篇五 醫學發展】
        • 【篇六 三國的影響】
        • 【小結】
      • 現代版的三國古人(風雲)
      • 略陳近代日本史(一) (隨心所欲)
      • 略陳近代日本史(二) (隨心所欲)
      • 黨項族拓跋氏政權與唐宋的關係 (手天)
    • 中史第二部>
      • 宋代國力簡論 (帖木兒)
      • 不忠不孝錦馬超(陳闊川)
      • 清明(沮渠元熙)
      • 蘇武(沮渠元熙)
      • 出賣朋友的酈寄(沮渠元熙)
      • 公卿將軍-----今川義元(愛新覺羅頌賢)
      • 英雄本色(沮渠元熙)
      • 馬謖該殺不該殺?(愛新覺羅頌賢)
      • 慕容(沮渠元熙)
  • 討論區
  • 清正館

劉璋即使不邀劉備入蜀,仍會遭劉備的併吞

作者:寒魂
題目:劉璋即使不邀劉備入蜀,仍會遭到劉備的併吞
首發:烽火三國論壇
日期:三月二十二日

本文會分析兩軍統帥、部下,兵力,荊州守軍,巴西問題,民心和張魯等方面而定劉備即使不受劉璋之邀請仍然可以吞併劉璋。 

【一】統帥

【劉備軍】劉備:

先看陳壽在三國志對劉備的評語
先 主 之 弘 毅 寬 厚 , 知 人待 士 , 蓋 有 高 祖 之風 , 英 雄 之 器 焉 。及 其 舉 國 託 孤 於 諸 葛 亮 , 而 心 神 無貳, 誠 君 臣 之 至 公 , 古 今 之 盛 軌 也 。機 權 幹 略 , 不 逮 魏 武, 是 以 基 宇 亦 狹....
劉備者,知人善任,有劉邦之風,劉邦在楚漢之爭中能夠勝出之原因,有大部份功勞都是其部下韓信,張良,陳平,肅何等所立。在劉備方便,他有諸葛亮,龐統,關羽,張飛,趙雲,黃忠,魏延等人,皆樂於聽其號令,將士用命是戰爭勝負的重點。劉備,他做得到。
他機權幹略,不逮魏武,在敗軍之際中不氣餒,走徐州,避夏口,先降曹操,後至劉表,屈於孫權等事,他擁有非凡人所得忍耐之能,勝不驕,敗不餒,這正是劉備立業的根本。
他有機智,能屈能申,在亂世中隨機應變,其能不亞於曹操,有號召力,且為漢室宗親,在走江陵一事中,可見劉備甚得民心,人民甘於受其統治和樂於其用。

魏 書 曰 :備 外 禦 寇 難 , 內 豐 財 施 , 士 之 下者 , 必 與 同 席而 坐 , 同 簋 而 食 , 無 所簡 擇 。 眾 多 歸 焉 。
劉備同青州刺史田楷拒冀州牧袁紹數有戰功,試守平原令,後領平原相,甚得人心。
由此觀知,劉備的號召力和收買人心之能是非常高明,特別在其落難之際。
如果說劉備攻蜀有不利之時,這或多或少可以為其增加本錢,甚至反敗為勝,這正是劉備的長處=人和。


諸葛亮:劉公雄才蓋世,據有荊土,莫不歸德,天人去就。
劉豫州王室之胄,英才蓋世,衆士慕仰,若水之歸海,若事之不濟,此乃天也,安能複爲之下乎
曹操:今天下英雄,唯使君與操耳。
夫劉備,人傑也,今不擊,必爲後患,將生憂寡人
劉備,吾儔也。但得計少晚;向使早放火,吾徒無類矣
程昱:觀劉備有雄才而甚得衆心,終不爲人下,不如早圖之。
陳登:雄姿傑出,有王霸之略,吾敬劉玄德。
劉曄:劉備,人傑也,有度而遲
孫勝、賈詡:劉備雄才。
鍾會: 益州先主以命世英才,興兵朔野,困躓冀、徐之郊,制命紹、布之手,太祖拯而濟之,與隆大好。
劉巴:備,雄人也,入必爲害,不可內也。
張松:劉豫州,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讎也,善用兵,若使之討魯,魯必破。魯破,則益州強,曹公雖來,無能爲也
孫權: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。
周瑜:劉備寄寓,有似養虎。劉備以梟雄之姿,必非久屈爲人用者
陸遜:劉備世之梟雄。
張輔:劉備威而有恩,勇而有義,寬宏而有大略。


綜合而論之,劉備有以下之能力。
雄才,傑出的才能和謀略。
梟雄,凶狡強悍的豪傑、魁首。
英才,才華特出的人。
人傑,人中的豪傑。
雄才蓋世,智慧、才能或謀略無人可敵。
天下英雄,天下才能超群出眾的人。

還有王霸之略、善用兵、衆士慕仰、甚得衆心,終不爲人下、威而有恩,勇而有義,寬宏而有大略。
劉備以上之能力使其在東漢未年終成大業,其人絕不亞於曹操。


【劉璋軍】劉璋:

先看陳壽評
璋 才 非 人 雄 , 而 據土 亂 世 , 負 乘 致寇 , 自 然 之 理 , 其 見 奪 取 , 非 不 幸 也。
張 璠 曰 : 劉 璋愚 弱 而 守 善 言, 斯 亦 宋 襄 公 、 徐 偃 王之 徒 , 未 為 無 道 之 主 也 。 張 松 、法 正, 雖 有 君 臣 之 義 不 正 , 然 固 以 委 名 附質 , 進 不 顯 陳事 勢 , 若 韓 嵩 、 ( 劉 光) 〔 劉 先 〕 之 說 劉 表 , 退 不 告 絕奔 亡, 若 陳 平 、 韓 信 之 去 項 羽 , 而 兩 端 攜貳 , 為 謀 不 忠, 罪 之 次 也 。

從上面可觀劉璋不是人雄,愚蠢而弱小,其失敗不是不幸,不屬於自然。
即是說其人無統帥之能,不能指揮群眾,不能有效管理地方。

璋 言 :「 父 子 在 州 二 十 餘 年 , 無 恩 德 以 加 百 姓。 百 姓 攻 戰 三 年, 肌 膏 草 野 者 , 以 璋故 也 , 何 心 能 安 ! 」
其在益州20多年,竟然不能為百姓謀求福利,亦無什麼恩德可以帶給百姓。
他根本不是一州之長的才,面對漢中的張魯,竟然要從他地請人助其守備,即使劉備不取,必為他人所滅。
統 曰 : 「 權 變 之時 , 固 非 一 道 所 能 定 也 。 兼弱 攻 昧 ,五 伯 之 事 。 逆 取 順 守 , 報 之 以 義 , 事定 之 後 ,封 以 大 國 , 何 負 於 信 ? 今 日不 取 , 終 為 人 利 耳 。 」

除了以上之外,其用人亦有問題,請看以下。
鄭 度 說 璋 曰 : 〔 一 〕 「 左 將 軍縣 軍 襲 我 , 兵 不 滿萬 , 士 眾 未 附 , 野穀 是 資 , 軍 無 輜 重 。 其 計 莫 若 盡 驅巴西 、 梓 潼 民 內 涪 水 以 西 , 其 倉 廩 野穀 , 一 皆 燒 除 , 高 壘深 溝 , 靜 以 待 之。 彼 至 , 請 戰 , 勿 許 , 久 無 所 資 , 不過百 日 , 必 將 自 走 。 走 而 擊 之 , 則 必禽 耳 。 」 先 主 聞 而 惡之 , 以 問 正 。 正曰 : 「 終 不 能 用 , 無 可 憂 也 。 」 璋 果如正 言 , 謂 其 群 下 曰 : 「 吾 聞 拒 敵 以安 民 , 未 聞 動 民 以 避敵 也 。 」 於 是 黜度 , 不 用 其 計 。

在兵臨城下之時,璋竟然以聞拒敵以安民,未聞動民以避敵為由拒絕計謀。
觀之雖有仁心,但在亂世中必不能存。

英雄記:璋 性 寬柔 ,無 威 略 , 東 州 人 侵 暴 舊 民 , 璋 不 能 禁, 政 令 多 闕 ,益 州 頗 怨 。 趙 韙 素 得 人心 , 璋 委 任 之 。 韙 因 民 怨 謀 叛 ,乃 厚賂 荊 州 請 和 , 陰 結 州 中 大 姓 , 與 俱 起兵 , 還 擊 璋 。蜀 郡 、 廣 漢 、 犍 為 皆 應韙 。
益州叛亂已非新事,劉璋寬柔、無威略,怎可跟劉備對抗?
而且叛亂時蜀郡、廣漢、犍為皆和應,可觀劉璋的勢力不是怎樣穩固。
劉璋所依賴者,只是成都附近的地方。
得民心而將士不用命亦為無用,此事下面會再詳談。

【二】部下
分析雙方主要謀士、武將。

【劉備軍】

【謀士】
龐統:

陳壽:龐統雅好人流,經學思謀,于時荊、楚謂之高俊。儗之魏臣,統其荀彧之仲叔?性好人倫,勤於長養。每所稱述,多過其才。
諸葛亮:龐統,楚之良才,當贊興世業者也
魯肅:龐士元非百里才也,使處治中、別駕之任,始當展其驥足耳。
楊戲:軍師美至,雅氣曄曄,致命明主,忠情發臆,惟此義宗,亡身報德。
徽甚異之,稱統當南州士之冠冕,由是漸顯。

龐統是劉備入蜀第一軍師,當然要先了解其人。
上面說到其雅好人流,經學思謀,名士、良才,非只是管理百里的人。
他主張的戰術是快、狠、準。可觀下文。
益 州 牧 劉 璋 與 先 主 會 涪 , 統 進策 曰 : 「 今 因 此 會, 便 可 執 之 , 則 將軍 無 用 兵 之 勞 而 坐 定 一 州 也 。 」 先主曰 : 「 初 入 他 國 , 恩 信 未 著 , 此 不可 也 。 」
統 復 說 曰 : 「 陰 選 精 兵 , 晝夜兼 道 , 徑 襲 成 都 ; 璋 既 不 武 , 又 素無 預 備 , 大 軍 卒 至 ,一 舉 便 定 , 此 上計 也 。
有很多人會說,如果璋不邀劉備對抗魯的話,璋必備防。
但觀劉備對益州的必需,龐統之用兵,必可攻其不備。
在劉璋還未能作出完善的防線時,給予其重大而快速的攻勢,一戰可定矣。
亦有人會說,龐統攻蜀會戰死呀。
這就錯了,龐統戰死是因為進圍雒縣,統率眾攻城,為流矢所中而卒。
但現在由東路而入的話,可避攻雒縣,而且即使在攻打雒縣時戰死,劉備軍已深入敵陣,龐統的速攻戰術已經完成。
即使戰死,亦無傷大雅。
而且劉備因初入他國,恩信未著而不為之。
但現在璋拒其入蜀,已經反面,以大局而考慮的話,劉備攻蜀必需快。
而龐統提出的戰略亦以大局而觀,只要劉備是要佔領消滅劉璋的話,必用其計!

諸葛亮:

陳壽評:諸葛亮之爲相國也,撫百姓,示儀軌,約官職,從權制,開誠心,布公道;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,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,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,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;善無微而不賞,惡無纖而不貶。可謂識治之良才,管、蕭之亞匹矣。
然亮才,於治戎爲長,奇謀爲短,理民之幹,優於將略
亮少有逸群之才,英霸之器。

觀諸葛亮一生,長內政,而在軍事上則比較弱。
而諸葛亮在入蜀戰爭中亦可以發揮到很大幫助。
1)留守荊州
以諸葛亮治國之能,以其留守後方為前線提供幫助的話,更勝其領兵出征。
而且他是隆中對的提倡者,聯吳抗曹一事由孔明來負責是誰合適不過。
既可減輕前線負擔,又可給劉備安心入蜀,何樂而不為之?

2)隨軍入蜀
劉備之所以不用速攻戰是因為怕人心不服,那又是諸葛亮發揮其用之時。
諸葛亮長內政,宜用之安民心【撫百姓,示儀軌,約官職,從權制,開誠心,布公道】
劉備軍一路攻城掠地之時,以諸葛亮安撫百姓,並能為前線提供兵力補給,大利之舉!

【武將】
關、張、黃、趙、魏

先看關羽
陳壽:關羽稱萬人之敵,爲世虎臣。羽報效曹公有國士之風。然羽剛而自矜,以短取敗,理數之常也。
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。
傅幹:勇而有義,萬人之敵。
劉曄:關羽勇冠三軍
溫恢:關羽驍銳
周瑜:熊虎之將。
關羽之能無人可否定,而其善待士兵一事更使其在戰爭中更有利。
以關羽為入蜀先鋒的話,必然銳不可當。

張飛
陳壽:張飛稱萬人之敵,爲世虎臣。飛義釋嚴顔,並有國士之風。然飛暴而無恩,以短取敗,理數之常也。飛雄壯威猛,亞於關羽,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。
傅幹:勇而有義,萬人之敵。
程昱、郭嘉:萬人之敵。
觀張飛此人,有勇有謀,在放嚴一事可見智勇兼備。
而其性格敬君子一事中,以其跟關羽並作先鋒的話,必能招降不少將領。

黃忠
陳壽:忠常先登陷陣,勇毅冠三軍。
蜀書黃忠傳:自葭萌受任,還攻劉璋,忠常先登陷陳,勇毅冠三軍。
黃忠在入蜀之戰勇不可當,在劉備攻蜀時勇冠三軍。
帶其出兵殺敵必有一番作為。

趙雲
劉備:子龍一身都是膽也。
趙雲亦是一勇者,並黃忠共隨劉備攻蜀,必利。

魏延
陳壽:魏延以勇略任貴重。覽其舉措,迹其規矩,招禍取咎,無不自己也。
魏延之驍勇
延既善養士卒,勇猛過人,又性矜高
魏延勇武過人,而且善待士兵,對其攻蜀戰爭中必有幫助。


【劉璋軍】
劉璋軍的謀士將領甚少,只有張仕、劉
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.